黑鳶: 人家在台灣的一筆描述嗚嗚QQ
【水邊飛揚的黑色風箏 黑鳶】
一起來認識一下,近年族群數量有所起色的黑鳶吧。
在名為雨都的基隆,我們很容易可以觀察到黑鳶的身影。牠們成群在基隆港盤旋,時而靠近海面撿拾死魚,時而互相追逐。如果你也曾在基隆港停駐,你一定知道黑鳶之間的追逐戰有多精彩,牠們一前一後的鼓動翅膀,「搶匪」眼睛會專注地盯著對方腳爪裡的好料,緊緊尾隨。兩者時而向上、時而轉彎,讓地面上的人們看地好緊張。被追逐的黑鳶也很努力,一邊想要甩開尾隨者,一邊低頭吃便當......確實,便當放在肚子裡就不擔心被搶劫了。
在基隆看黑鳶非常過癮,有時會令人忘記,黑鳶三十年來,在台灣的數量並不多。沈振中老師在1992年開始調查黑鳶數量,當時全台灣的黑鳶甚至不到200隻。牠們破碎分布在北海岸、東北角、淡水河流域、嘉義曾文水庫,以及屏東沿山一帶。奇怪的是,黑鳶是世界地理分布最廣的猛禽之一,牠廣泛分布於亞、歐、非、澳各大洲,而且在台灣以外的地方,黑鳶並不是稀有的生物。這令熱愛黑鳶的研究者們思索,住在台灣的黑鳶怎麼了?
2012年,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收到兩隻死亡的黑鳶,在痛心之餘,研究人員也想釐清原因。事實證明,過世的黑鳶是一對信使,牠們為大家捎來了重要的消息—「我們農藥中毒了」。隔年,學者發現有少數農民為了避免紅豆在採收期被鳥類取食,以加保扶製作毒餌,使的許多鳥兒倒下。黑鳶便是撿拾這些死鳥,才會跟著中毒的。
得知原因之後,研究人員林惠珊化身保育大使,走進農田與人對話,推行不毒鳥的「老鷹紅豆」,梁皆德導演也拍攝了紀錄片《老鷹想飛》。他們的努力感動了許多人,大家團結起來,為黑鳶打開守護者的羽翼。台灣猛禽研究會自2013年起接手沈振中老師的調查工作,發現黑鳶沒有讓人失望,2019年冬季調查數量來到709隻,2020年冬季更是增加到840隻,數量一年一年增加。
黑鳶用數量告訴大家,支持友善農產品真的很有幫助,而且你我都有能力保護牠。廢話不多說了,就讓我們用錢錢將友善農產品「下架」吧!